市中医院外科微创技术游走全身除病根
不做切口改打小孔轻松解决大问题
江文 顾豪
6月上旬的一天,家住海州区的70岁老人高婆婆因腹痛被家人送往市中医院,经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就成了当务之急。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约有10%-20%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如果是单纯胆囊结石,治疗较简单,一般行胆囊切除即可治愈,特别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早已是腹腔镜微创技术的经典术式,不存在什么难度,可一旦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仅患者的痛苦会增加很多,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治疗方案也更加复杂。
摆在接诊的普外科副主任赵海涛副主任医师面前有两条路,剖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毫无疑问,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的微创腹腔镜,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经科室讨论,赵海涛医疗组确定了“腹腔镜 + 胆道镜”的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方案。手术中赵海涛微创团队在高婆婆腹部打了4个小洞,使用腹腔镜完成胆囊切除以及胆总管切开,又使用胆道镜完成胆总管探查、取出结石。手术历时3小时,术中出血仅10毫升左右。高婆婆当天下午就下床活动了,她和家人对此次手术非常满意。
“护士告诉我说,市中医院的微创技术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了,没把肚子切开,病就治好了,真没想到市中医院的外科微创技术这么好。”高婆婆高兴地说。
10年磨一剑 中医院微创技术覆盖全病种
目前,微创技术已在我国各地全面开展,10年前,感受到这一新兴技术巨大发展前景的市中医院,派出普外科骨干赵海涛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微创腹腔镜技术,从而将这一技术成功引入临床。和其他医疗机构不同的是,市中医院的腹腔镜设备和技术起点较高,一般医院的腹腔镜都是从单镜片摄像头开始,市中医院的腹腔镜技术一引入就采用了高清的三镜片摄像系统,直至前年又引入了美国施乐辉超清摄像系统,这极大提升了医生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在赵海涛等技术骨干的带领下,普外科的11位医生纷纷钻研上手操作,很快使市中医院的腹腔镜微创技术在临床推广开来。
时至今日,该院腹腔镜技术已经覆盖了腹腔疾病的所有病种,特别是腹腔镜下阑尾、胆囊摘除等经典术式已完全微创化。2010年,从上海瑞金医院进修腹腔镜技术归来的赵海涛带领团队,将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推向临床,同时开展了腹腔镜下结肠憩室切除、小肠部分切除、右半结肠切除、胃及十二指肠穿孔修补以及高难度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下胆管探查等众多技术,微创手术台次从起初的一个月几台增加至如今的一个月近30台手术,赵海涛微创小组一天最多能做到4台腹腔镜手术,临床近5成的手术都采用微创技术实施,手术切口感染率目前只有0.6%-1%。
多科室联合 腹腔镜巧改术式患者得实惠
除了普外科收治的疾病外,市中医院还利用腹腔镜技术组织多科室联合技术改良攻关,取得了不错效果。
〇联合脑外科——巧置脑脊液引流管
脑积水患者通常要做脑室-腹腔分流术,医生要把引流管置入腹部,将脑脊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以减轻患者颅内压。传统手术后引流管有时因被大网膜包裹发生堵塞,此时患者就得重新开腹手术,而引流管通常价值不菲,反复手术也影响引流管的使用寿命。为此市中医院普外科联合脑外科创新改良了置管术,利用腹腔镜通过肝圆韧带及镰状韧带之间的间隙,无需缝合将引流管固定在右肝和膈肌之间,从而彻底杜绝了引流管堵塞的问题,患者更避免了反复开腹之苦。
〇联合肾内科——腹膜透析精确置管
临床上常用的腹膜透析置管术为传统的开腹手术,术后导管并发症和腹腔内粘连的发生率较高,且肾病患者通常凝血功能较差,传统手术会有出血,部分患者无法耐受。为此市中医院普外科联合肾病科,开展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术中医生只需要在患者的腹部开个小口,就能把透析管准确放到最合适的位置,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腹透导管位置好、术后恢复快以及末端固定后导管不移位等优势,术后患者两三天就能出院。
〇联合泌尿外科——精索静脉曲张免开腹
以往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需要开腹,单侧切口长达5厘米,如果是双侧,切口甚至会超过10厘米,结扎效率低易复发。市中医院普外科和泌尿外科联合开展腹腔镜下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改进切口位置,实现了医生操作方便、患者不出血不需缝合的“双赢”效果,整台手术仅需耗时十几分钟,术后复发率不足1%,患者自然致孕率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