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概念: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力下降,是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临床综合症 。 概述 慢性心力衰竭
1.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 心肌炎、心肌病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2)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过重(后负荷)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 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 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等
(一)代 偿 机 制 1、Frank-Starling机制 前负荷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排血量及心脏作功量增加 2、心肌损害 当心脏后负荷增高时,常以心肌肥厚作为主要的代偿机制。 心肌处于相对的能源不足状况,继续发展至心肌细胞死亡。 3、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3)体液因子的改变: 心钠肽和脑钠肽、精氨酸加压素、内皮素 二、心肌收缩性减弱 三、舒张功能不全 主动舒张功能异常 心室肌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
四、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1.左心衰 呼吸困难(劳力、夜间阵发、端坐呼吸) 症状 咳嗽、痰、咯血
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乏力、头晕、心悸 肾:尿少、肾功减退 体征 心脏:左室大 HR↑ 心尖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肺部:湿罗音 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右心衰竭 症状:体循环淤血 胃肠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 肝淤血:肝肿大和右季肋部胀痛等 肾淤血:尿少、夜尿增多
血液、尿液常规检查 X线检查 超声心动图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放射性核素与磁共振显像(MRI)检查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避免输液过多过快、过度劳累等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治疗心衰常用药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开博通)12.5-25mg,2/d, 贝那普利(洛汀新)5-10mg 1/d 培哚普里(雅施达)2-4mg 1/d (3)洋地黄类药物(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洋地黄类药物 1)毛花甙丙(西地兰):静注后10min 起效,1-2h达高峰,24h总量0.8-1.2mg 2)毒毛花甙K:静注后5min起效,0.5-1h 达高峰,24h总量0.5-0.75mg 3)地高辛:0.25mg,1/d,2-3h血浓度达 高峰,4-8h获最大效应 (4)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5)β-受体阻滞剂 (6)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小剂量-螺内酯20mg,1-2次/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慢性心衰的远期预后。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 (2)饮食 :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限酒 (3)排便的护理:按时排便的习惯 2、病情观察:24h出入量,体重 3、吸氧流量2~4L/min
4、用药护理 (1)洋地黄类药物: 向病人讲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和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先检查心率、心律,脉搏<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应停药并告诉医生 静脉注射时宜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分钟 毒性反应:胃肠道(最常见) 心脏反应(二联律或三联律) 神经系统反应 处理:停药,补充钾盐及镁盐 (2)利尿剂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用药后尿量、体重变化、水肿消退情况及副作用 5、心理护理 6、健康指导 ①疾病知识指导 ②活动指导 ③饮食指导 ④自我监测指导 ⑤用药指导 ⑥定期门诊随访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AMI,急性心肌炎 (2)急性心脏后负荷过重—高血压危象,严重瓣膜狭窄 (3)急性心脏前负荷增加 (4)心律失常 2.机制:导致左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或充盈障碍引起肺循环压力骤然升高出现急性肺水肿
临床表现 症状: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40次),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淋漓,烦躁甚至神志模糊。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体征:血压先升后降,甚至休克。双肺满布湿性罗音和哮鸣音,S1减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S2亢进。
处理要点 1.体位-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高流量,面罩吸氧;50%酒精湿化。 3.吗啡-镇静,减少躁动;舒张小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4.快速利尿-呋塞米,缓解肺水肿。 5.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 6.速效洋地黄制剂 一般选用毛花甘丙或毒毛旋花子苷K 7.氨茶碱-强心,利尿,平喘,降低肺动脉压 8.四肢轮扎等减轻回心血量 9.病因治疗,对症处理 10.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呼吸,心率,心律有无异常,病人皮肤及意识 11.心理护理 12.健康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