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而名中医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近期,市中医院通过采集院内省市名中医的典型事迹,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学习和传承名老中医德高望重、医者仁心的高尚品质,为助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天,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名中医周克振老先生,一起听听他的故事。
一名有着近半个世纪医龄的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怀着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发展中医事业,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谱就了一名优秀中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好评。他就是江苏省名中医、连云港市中医院脾胃肝胆科专家周克振。
勤于探索,医术精湛
周克振,出身中医世家,是海属周氏中医第三代传人,家学渊源。幼时立志学医救人,以“世上无不治之症,唯有不精之艺”的决心时刻勉励自己。父亲的耳提面命,自身的不懈努力,医术日渐精通,尤其对脾胃病研究精深,治疗上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理法方药,多出创意。临证用药轻灵平和,组方严谨,疗效满意。
在业务工作中,周老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门诊,坚持亲手撰写中医医学学术论文,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亲自指导青年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组织、主持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危重病人的业务授课讲座。
临证40余年,对多种疾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匠心独具,颇多建树。周老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等。并于2019年建立了第三批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周克振传承工作室”。
老骥伏枥,笔耕不辍
周老一直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在学术上开拓创新。先后编撰《中医类方妙用新编》等十二部约180余万字医著,其中《祖国医学之最》被香港《大公报》报道,受到海外同道赞许。退休以后,周老以七十余高龄将三十多年前的《祖国医学之最》增补至20余万字的《中华医药学之最》,籍以弘扬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博士对此作出高度评价并序。周老还发表“苦辛通降法治愈胃石症报告”、“汪绮石治疗虚劳学术思想辨析”等近30篇总结临床经验的论文。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药科研和治疗方面,创拟“黄柴安胃胶囊”等中成药制剂,经临床大量病例验证,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精于医术,坚守医德
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大爱大善、平等诚信等深厚的中华美德。周老将这种品格淬砺得更为坚定。他视病人疾苦为自己的疾苦,视病人为亲人,把自己的爱洒向卫生事业,也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植了亲民爱民的情怀。
从医以来,周老坚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则。在他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他敬重的只有生命,眼里只有病人。他是一名名中医,病人往往以特诊挂号,愿意多花一点钱看专家门诊。然而,他说,很多人还不富裕,病人中农民多、穷人多,一个好医生就是要让穷人看得起病,能花10元解决得了的问题,决不能让病人掏11元。为了减轻患者负担,他坚持用最少的药味,最小的剂量,最便宜的药物,达到最快、最高的疗效。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医的病机和中药的性味功能,才能在一个一个病人身上,使中医的理论得到验证和升华。
从医40余年,周老的病人遍布全国各地,不少患者从外地慕名而来。就诊结束后,周老总会细心留下外地患者的电话,不定期打电话了解病情,并告诉他们如何调理身体。
退休后,周老返聘到连云港市中医院和海州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继续奋斗在卫生事业的第一线。每到周老坐诊,就能看到排着长队前来就诊的患者。为了看好每一位患者,周老一上午顾不得喝一口水;为了看完每一位患者,周老常常推迟下班时间,甚至都顾不上吃饭。有时他不在门诊值班,患者到其家中求医,他同样热情地予以接诊。
周老常常教导学生和家人要以岐黄济世,要以仁爱救人;治学做事要品端学正,不为名利所惑;对同行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博采众长;在医学上要做到师古而不泥古,举一反三,深通其理,既是医又是儒。正是以这样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