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财务处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医院财务工作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稳收支、控成本、优管理”为主线,结合“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积极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设备更新等挑战,努力完成年度财务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1、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速,预算执行科学规范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内部收支规定处理日常经济业务,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考核、控制,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医院的各项业务活动,完成既定的目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建立动态预算调整机制,灵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设备采购需求,保障临床一线运转,进一步保障预算执行率。
2、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经济情况定期分析制度。每月针对毛收入、药占比、耗占比、中药考核、出入院人次等重要指标进行公示。每季度召开各临床、医技科室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室发展计划,院领导及职能处室对各科室运营情况进行点评。
对医院收入的増长速度进行理性分析,调整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医院合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新增特色专科夜间门诊、午间门诊与周末门诊,致力于为群众提供专业、便捷的中医保健服务,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3、以绩效为抓力,促进资产与资金管理高效
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多次召开专项资金使用推进会。牵头配合中央资金项目网上填报项目自评及资金运行情况,积极完成项目整改情况审计,及现场巡查,实地验收资金采购设备等情况。
进一步细化专项资金管理。对每一个立项专项进行独立管理,单独核算,积极与项目负责人对接进度。定期填报支付监控系统向财政局汇报财政专项进度完成情况;对接卫健委于专项下达时配合项目负责人填报项目绩效目标,核查各级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督促填写项目绩效自评表等。
规范固定资产报废流程,积极开展工作固定资产相关政策培训。经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确认,设备处、信息处、总务处相关技术人员审核,严格按照流程处置报废一批已满使用年限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固定资产,共计166台件。
4、内控与风险防范强化
加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精细化运营管理。财务牵头成立我院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及执行办公室。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工作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制定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建立了30条内控清单,明确牵头部门及责任人。今年以来,院党委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工作要求,已布置召开三次工作推进会议,两次内控培训会,两次工作交流会并外派多人次外出学习。前期经排查,共发现140条风险点,涉及21个处室。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建设,目前,各职能处室按照工作方案及30条任务清单,新出台了各项内控制度85条,修订制度95条。
5、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组织全院财务人员,每月在固定时间,认真进行政治与业务学习,学习相关财经纪律与制度、学习业务流程,学习“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特别是组织学习、研究财政、审计、纪检巡查等上级部门检查反馈的相关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并建立台账,完善一系列财经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财务管理工作及工作流程。
医院财务处成功举办了2024年连云港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院卫生管理下发展与财务的业财融合》暨市中医药学会经营与财务管理专委会2024年年会。全市各级公立医院共计60多名财务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班。会议围绕医院卫生管理下发展与财务的业财融合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专题学术讲座和研讨。
6、创新财务服务模式,改善群众医疗服务体验
依托信息化手段,优化结算服务流程。我院推出病区内自助机服务,患者可在自助机上交纳预交金、费用查询;安排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部分工作人员到病房去做床旁结算。以床旁结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把窗口服务功能“搬进”病房,结算完成后,患者剩余住院押金和医保结算款项可以通过微信原路返回或者银行卡退回,即时到账,方便快捷,改善患者出院结算的就医体验。
三、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医院财务工作将以“提质增效、风险防控、业财融合”为重点,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具体计划如下:
1、深化全面预算管理
推行“零基预算+绩效导向”模式,积极提升目标执行率。推进预算模块的建设使用工作,财务处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医院的财务目标和业务目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机制。
2、优化成本管控体系
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体系,以提升自身持续经营改善、结合医保支付、医疗定价与财政补偿、临床路径管理、诊疗方案优化,节能降耗,重点应对DRG/DIP支付下的成本倒挂问题。
3、推进智慧财务建设
通过信息平台对医院收入的増长速度进行理性分析,调整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医院合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公立医院“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
4、强化资金与资产管理
加强专项支出绩效监控工作。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抽查关键资金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对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监控。推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设备效益评价机制,淘汰低效资产。
5、加强风险防控能力
深入剖析风险隐患,分析成因,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切实化解风险隐患。深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加强风险排查,聚焦重点事项、关键环节, 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制度体系,构建全员参与风险防范工作格局,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运行。 完善内控手册,每半年开展1次财务风险排查。
6、提升财务队伍素质
组织“DRG支付改革”“智慧财务工具”等专题培训,覆盖全员。选派骨干参加行业交流,引入高端财务管理人才。
7、服务医院战略发展
配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做好项目资金筹措与可研分析。
进一步落实“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及有关政策制度要求,着力推进以业财融合为重点的运营管理,财务牵头,各职能处室配合,谋划各部门业财融合的项目。
2025年,市中医院财务处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现代化、智慧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