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城市从熙攘繁华到寂静无声。此时有这样一群人,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他们勇敢而坚定的逆行而上。市中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做到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与时间赛跑的人
3月9日,一位突发胸痛患者被送入急诊,急诊科主任刁井地快速检查心电图并准确判断为急诊心梗,急诊科、心内科绿色通道迅速联动,紧急完成急诊PCI手术,术后患者胸痛缓解,并转入EICU继续CRRT治疗。
3月11日,一位突发呼吸困难患者被送入急诊,在急诊抢救室抢救时,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急诊科郎娅淞医师迅速果断予以心肺复苏抢救,数分钟后患者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呼吸心跳,转入EICU继续治疗。
……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市区部分医院门急诊临时停诊,我院急诊科急救压力骤然增加。在疫情防控和急诊急救的双重压力下,我院统筹调配急救资源,加强急诊一线人员防护,安排精兵强将坐诊急诊室,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坚守急诊一线,发扬急诊科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确保疫情之下急诊科急救工作正常开展。
科主任刁井地协调科室工作,投身抗疫一线,与同事一起吃住在科室,一张沙发床合衣而睡,随时准备应对急诊突发事件;副主任周铃此前正在南京攻读博士,疫情发生后临时申请回连,立即参与急诊工作,扛起了急诊抢救室的重任,面对成倍增加的急救病人,她临危不乱游刃有余;业务骨干茆伟伟,白班夜班连轴转,哪里有危重症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还有那些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他们当中有的孩子只有一两岁、有的家属同样在抗疫一线工作,但他们依然坚守急诊阵地,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歼灭战。
溶栓取栓接力生命
3月7日夜间,一名因“突发右侧肢体瘫痪3.5小时”的女性患者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科。急诊科医师陈元初步判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立即联系我院脑病科卒中中心肖辉主任,同时启动急性脑梗死绿色通道。
我院多科联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对患者进行头颅、胸部CT、及新冠病毒抗体等抽血以及新冠病毒核酸采集检查。CT检查结果未见出血,NIHSS(神经功能缺损分级)评分15分,新冠病毒抗体阴性,肺部CT未见异常。根据检查提示,立即在急诊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溶栓过程中患者肢体力量未见明显好转,完善绿色通道头颅MRI 3.0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显影不良”。我院脑病科主任马先军根据患者情况作出指示:“患者为大血管病变,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静脉溶栓效果不甚理想,为恢复大脑血流,准备桥接动脉取栓。”
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内,我院卒中中心取栓团队马先军、肖辉、姜山、李鑫4位医师,火速集结到位,即刻进入手术程序。备皮、麻醉、造影、支架取栓,手术紧张有序,经过1个小时的介入手术,顺利将堵塞于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的血栓取出,术后造影提示左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肢体瘫痪症状明显改善,目前仍在继续康复治疗中。
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这对挽救患者生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如此凶险的疾病,在急诊科的快速识别、影像科的紧急响应、介入放射科的通力协作以及卒中中心团队的精湛技术下,为患者赢得了黄金救治时间,跑出了抢救患者的加速度。
不“打烊”的暖心康复
疫情以来,还有这样一批病人“滞留”在医院,他们可能不能走路、可能无法说话,正面临着艰辛的康复之路。康复医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学科,我院康复人在治疗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有些患者面对疫情的恐慌和康复的压力,对治疗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康复科为患者提供心理康复咨询,打开患者的心结,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确定共同的目标,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当中来;有些患者存在言语障碍,而疫情期间,治疗师必须配戴口罩对患者进行言语治疗,这样一来,患者就无法看清治疗师的口型,发不出正确的音节,言语治疗师别出心裁,给患者写了许多辅助训练的小纸条,有词汇,有短句,还手绘出舌的运动方法,简单易懂,便于患者的理解;为丰富疫情期间住院患者的生活,康复科调整了一些康复治疗项目,同时全部予一对一床边治疗;受疫情影响,门诊患者无法进行康复治疗,康复科便开展线上与电话咨询,方面门诊患者远程康复……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些小小的细节让患者的心里涌动着一股股暖流,看到了战胜疫情和病魔的希望。疫情无情人有情,我院康复人的坚守与陪伴,让患者们感受到心的温暖、爱的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