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党群关系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2-13   点击量:19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明确了党群关系的建设问题是一个重大而永恒的课题。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只有加强党群关系的建设,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源源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效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地位。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优化党对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之源。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敏锐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群众工作的新变化与新要求。在新时代,使党扎根于群众、服务于群众、请益于群众,对于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促进党群关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扎根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认识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的意志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一致性,中国共产党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制定出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政策,从而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一方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的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彻底清除党内的腐败毒瘤,才能提高党的凝聚力和领导力,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另一方面,党要善于深入基层。我们党最坚实的支撑力量在基层,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也在基层。因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走出办公室,与群众打成一片,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始终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当中,是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念继续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内学习教育等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牢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任何时候都要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另一方面,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并规范选拔党员干部的标准,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其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着力打造一支爱国爱党、甘于奉献、有效服务群众的党员干部队伍。

始终请益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党要自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方针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方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回应民情民意,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足之处要及时整改,对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问题要坚决清除。另一方面,尊重人民群众“阅卷人”的地位。党和政府的工作成绩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党的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将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之上。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利益问题是党群关系建设的直接问题所在。中国共产党只有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建设重点,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得到他们真心实意的支持。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妥善处理以下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

第一,保障群众基本的利益诉求。保障群众的基本利益诉求就是要重点保障好基本的民生问题,切实把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努力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党和国家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在政策上要向弱势群体倾斜,在民生领域着力补短板,重点保障好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努力缩小区域、城乡、行业间的贫富差距,推动惠民工程落地生根。另一方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认真负责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办好在群众身边的每件“小事”,防止和纠正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

第二,满足群众更高的利益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群关系建设的新理念。因此,一方面,要提升党员干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追求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脉搏,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增强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成果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另一方面,要不断构建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需要的新格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化解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多元化趋势和社会结构的变动,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更为复杂。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处理好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对于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突出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要统筹兼顾,优化社会利益结构,协调关照好各阶层群众的特殊利益,最大限度地突出和实现各阶层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着重处理好群众之间的几种利益关系。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的问题,要特别注意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避免因利益结构不协调而导致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激化。

三、拓展党群沟通平台,多层次发展党群间的沟通渠道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群关系的建设思想,在立足于自身发展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拓展了党群关系建设的新路径,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战胜任何风险和考验。在新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深刻变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党政层面联系群众的制度,顺应时代发展民间层面联系群众的平台,同时还要推进网络层面联系群众的路径。

第一,完善党政层面联系群众的制度。以人大、政协、信访等为代表的党政层面联系群众的制度是我们党沟通民众的主要渠道,完善党政层面联系群众的制度对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重要决策的认同、提高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社会利益的整合、画出汇聚民心的最大公约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增强党政层面联系群众制度的权威性。党政层面联系群众的制度在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要避免形式主义,让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社情民意更有效汇聚起来并实现充分的利益表达和探讨,并使之确立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中得到落实。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党政机关联系群众制度的权力运行机制。根据社会实际的发展与需求,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工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等结构上进行严格考察,严肃处理各种不作为、乱作为和表达不畅的问题,为党政层面更广泛具体地联系群众、代表群众利益提供新的权力运行保障。

第二,发展民间层面联系群众的平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中国社会也在向多元中心过渡,由原来的“大政府、小社会”逐渐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群团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民间组织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与维护、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需要促进政府管理与群众管理的良性互动。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对民间组织的合理引导,保证其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同时支持它们按照相应的法律章程有序开展活动,促进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新格局。另一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自主表达能力。要培养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及其实现途径,树立理性表达和民主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推进网络层面联系群众的路径。“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已经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不仅是人民群众接收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平台。因此,促进党群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就要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及时通过网络引导人民群众意识的有效表达。一方面,探索多元化的网络党群沟通渠道。要及时更新机关党建的电子政务、电子党务建设,同时还要开发拥有更多功能、更便于沟通的客户端,促进这些客户端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多元化的党群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要营造清朗的网络问政空间。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倡导媒体在反映社情民意、改进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工作的社会责任,在营造清朗网络环境的过程中实现互联网沟通党与人民群众的作用。